© HHM / Jochen Wischhusen

125年基尔运河

  • 基尔运河(又称北海-波罗的海运河NOK)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路线。它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因此对于汉堡港来说必不可缺。

  • PORTtalk:基尔运河125年(仅德语)

    Click this link to view a video from Vimeo. This might expose you to third party tracking. By clicking this link you agree to Vimeo's privacy policy.
     ▶
    2020.07.30

统计和地图

  • 基尔运河对于汉堡港而言不可或缺

    由于汉堡港的枢纽功能,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型船只都会来此到访。进出口货物则由支线船只在区域内进行分配。对这些人来说,基尔运河是通往波罗的海地区最快和最短的航线。与经过丹麦最北端的斯卡根的航线相比,100公里长的运河通道节省了大约650公里的航程。

    2021年,大约有8500万吨的货物被运输,总共有27000多艘船驶经基尔运河。

HHM / Jochen Wischhusen

历史

  • 基尔运河:世纪工程

    基尔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造水道之一。每年约有27,000艘船舶通过,其中包括许多支线船舶,游轮和内陆船。如今,它还是休闲船舶和游客旅行的热门目的地,这在125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当时,所谓的“鸭绒运河”由迷宫般的小河和小溪流组成,难以通行。为了使帝国舰队能够穿越北海和波罗的海,而不必经过丹麦领海,威廉皇帝一世和总理俾斯麦决定突破不伦瑞斯与基尔·霍尔特瑙之间的地峡,于1887年6月3日开始建设运河。

    之后的8年内,有多达9000名来自欧洲各地的工人参与修建运河,使得运河能在1895年6月21日得以顺利建成通航。当时的威廉皇帝二世为纪念其祖父以“威廉皇帝运河(Kaiser Wilhelm Canal)”之名,亲自为其洗礼。然而,竣工10年后,随着帝国海军的舰船快速发展,大约67米宽的水域完全达不到通航的条件。于是在1907年至1914年间,河道从22米加深至44米。这条曾经为帝国海军修建的运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成为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邮轮和货物运输路线,国际地位日益攀升。1948年,更名为“基尔运河”

    1966年,由于货运船和游轮的规模化发展,基尔运河面临与将近50年前一样、航道达不到通航条件的问题。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运河第二次扩建完工之后的样子。除东部地区外,航道加深到90米,总宽度扩大到162米。基尔运河现在的规模几乎是125年前的“威廉皇帝运河”的三倍
    多年来,基尔运河已适应通航要求和条件。不仅如此,在建造125年后,它仍然是德国境内最重要的人造水路,对于汉堡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可或缺。

  • 照片库

HHM / Jochen Wischhusen

北海 – 波罗的海航道(NOK)是汉堡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航道的未来

  • 投资和未来项目

更多信息

  • 北海和易北河属于潮汐水域,即水位会高低起伏。它们的平均潮差,即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差值为3.66米。在本页面中您可以查看Brunsbatel Mole的最新水位数据。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