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ache
Suche
   
Pegel
   +m
Schiffe
   24 erwartete Schiffe

125年基尔运河

125年基尔运河

基尔运河对于汉堡港而言不可或缺

基尔运河(又称北海-波罗的海运河NOK)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路线。它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因此对于汉堡港来说必不可缺。

125年基尔运河
平均而言,通过基尔运河运输可以节省260海里的路程,也就是说可以节省大约14-18小时。

基尔运河125年(仅德语)

Click this link to view a video from Vimeo. This might expose you to third party tracking. By clicking this link you agree to Vimeo's privacy policy.

基尔运河:世纪工程

基尔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造水道之一。每年约有27,000艘船舶通过,其中包括许多支线船舶,游轮和内陆船。如今,它还是休闲船舶和游客旅行的热门目的地,这在125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当时,所谓的“鸭绒运河”由迷宫般的小河和小溪流组成,难以通行。为了使帝国舰队能够穿越北海和波罗的海,而不必经过丹麦领海,威廉皇帝一世和总理俾斯麦决定突破不伦瑞斯与基尔·霍尔特瑙之间的地峡,于1887年6月3日开始建设运河。

之后的8年内,有多达9000名来自欧洲各地的工人参与修建运河,使得运河能在1895年6月21日得以顺利建成通航。当时的威廉皇帝二世为纪念其祖父以“威廉皇帝运河(Kaiser Wilhelm Canal)”之名,亲自为其洗礼。然而,竣工10年后,随着帝国海军的舰船快速发展,大约67米宽的水域完全达不到通航的条件。于是在1907年至1914年间,河道从22米加深至44米。这条曾经为帝国海军修建的运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成为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邮轮和货物运输路线,国际地位日益攀升。1948年,更名为“基尔运河”

1966年,由于货运船和游轮的规模化发展,基尔运河面临与将近50年前一样、航道达不到通航条件的问题。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运河第二次扩建完工之后的样子。除东部地区外,航道加深到90米,总宽度扩大到162米。基尔运河现在的规模几乎是125年前的“威廉皇帝运河”的三倍
多年来,基尔运河已适应通航要求和条件。不仅如此,在建造125年后,它仍然是德国境内最重要的人造水路,对于汉堡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可或缺。

照片库

投资和未来项目

在布隆斯布特新建第三个大型船闸

布隆斯布特现有大型船闸于1914年投入使用,因此亟需翻新。为确保NOK的运行效率,目前正在原有船闸之间修建一座新船闸。它的有效长度为330米,比现有闸室长20米。新船闸完工之后就可开始修复原有船闸。

Königsförde和Kiel-Holtenau之间的东线扩建

航道东段长约18公里,由于与1914年建成的河床相对,该河段已成为航运的瓶颈。因此,需要在这一区域拓宽航道覆盖面积,河底宽度至少延伸70米。

替换莱维索大桥
莱维索大桥集人行天桥、公路桥和铁路桥于一体,建于1893年,是NOK航道上最古老的桥梁,预计将于2024年达到其技术使用年限,而船首桥的通道宽度也不足以允许现有船只通过,因此将被替换。

替换新建基尔小型船闸
历经100多年的风霜,基尔船闸系统同样需要翻新。第一步是要替换其中的小型船闸。由于结构严重损坏,小型船闸自2014年起就停止使用。小型船闸替换完成后将对大型船闸进行翻新。

Brunsbüttel布隆斯布特水位

北海和易北河属于潮汐水域,即水位会高低起伏。它们的平均潮差,即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差值为3.66米。在本页面中您可以查看Brunsbatel Mole的最新水位数据。